我只有這麼一個俗念頭

我只有這麼一個俗念頭
秋意剛起,收拾家又順便換季的同時,發現了一個藏在角落的本子。本子上紀錄了我從大一到大四的擇偶標準。

當時,我是有男朋友的,所謂的擇偶標準只是我陸續刪掉男朋友永遠無法達到的標準,又加了些我覺得他做不到位的地方,希望有天這個本子能被他看到拿來翻翻,讓他知道我是怎麼想的。 

其實這個擇偶條件沒影響我和他的感情,但如果真要把內心的渴望捅出來看看,又好像真的差了點什麼。

內心中,我渴望遇到一個符合自己所有標準的人,當然也希望自己符合他所有標準。

所以與年少的愛分開後,每每遇到一個人,即便稍微有點好感,卻也不願意放下內心的標準,不願意進入這麼一段關係,總覺得我好像沒那麼喜歡他。

於是,理所當然的,我開始坐在床上思考「將就」這個詞語。

幾年前看過一個柏拉圖撿麥子的故事,是這樣講的:

有一天,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?

蘇格拉底就讓他先到麥田裡去,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,只能摘一次,並且只可向前走,不能回頭。

柏拉圖於是按照蘇格拉底說的去做了。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。

蘇格拉底問他為什麼摘不到?他說:因為只能摘一次,又不能走回頭路,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,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,所以沒有摘;走到前面時,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,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;於是什麼也沒摘。

很多時候,我們不願意「委屈」自己,總想著下一個可能會更好,期望能夠遇到自己心目中完美的那個人,然後驕傲的說出「我不將就」四個字。

事實卻遠沒有這樣美好,更多的情況是「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」,走出了很遠,才發現,自己已經錯過了可選擇範圍內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人。


***


很多人都這樣。

在錯過了可以廣交異性的年齡後,開始了兩點一線的生活:公司及家,所認識的人愈來愈少,也漸漸固定。大家過了在便利店中遇到一個一眼心動的人,無比勇敢的跑去問她/他聯繫方式的年紀;也過了想要去酒吧舞池跳一段舞,在桌上舉起酒杯大吼說不醉無歸的歲月。 

大家的生活變得平靜、安穩,甚至可能也會覺得…無聊。

時間愈久,在社會約束下的「大齡剩女」和「傳宗接代」的產物下,去到一定的年紀,如果自己還沒有男女朋友,父母甚至身邊的朋友都會開始替你安排幾個條件不錯、也到了適婚年齡的對象。雖然你剛開始會猶豫再三,但最後因為 「你越是不將就,到最後越是將就」的情況,嘗試著認識更多的新朋友。

那些人可能學歷高、可能收入好,當然也會伴隨一些讓人難以忍受的奇怪特點(不然早被人Mark住,不會成為一個到了35歲、甚至40歲仍然單身要相親的男人),然而幾次的吃飯聊天後,你卻意興闌珊。

不外乎是陌生的兩個人,彼此關係僅僅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,或是某三姑六婆認識的一個遠房親戚,然後兩人約在一家看似情調不錯的餐廳用餐,客套幾句後,對方雖然沒明講,但意思就是互相交換各自條件,如果條件都不錯,那乾脆就在一起,然後結婚生小孩,就這樣過一輩子吧!

可是,你搞不懂為什麼吃過一頓飯就要談婚姻?為什麼連手也沒牽過就直接談生活?為什麼一定要倉卒將就?不曉得曾幾何時,人生變成了結婚生子、傳宗接代的競賽,而不是跟誰好好的過一輩子,好好的坐下來談一場戀愛。

我們習慣了別人做什麼,自己也做什麼,向來不問為什麼。別人戀愛我就戀愛,別人結婚我也要結婚,別人有房有車,所以我也必須買房買車。 社會上的每個人跟隨規範,成為了流水線產品,只講究對齊,不尊重自我,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想明白結婚的意義,就走入了牢籠之中,人前風光,人後悲傷。


***


不可否認,人生似乎離不開拖延、妥協、投機、無奈和糾結。

今天想吃的東西吃不到,將就着吃別的;想去一個地方旅行但暫時沒時間,將就着等以後再去。

如同愛情,我們隨著相識的人開始修改我們內心的標準。

因為現今所謂的好男人太少,所以在「100個我想要的男人特徵」中,減至50個減至20個再減至7個,一二三四五六七,然後拿著表格滿大街地尋找,最後的最後,或許只要滿足到首項,這個男人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嫁了。一旦要是腦子裡想起「沒感覺」這種詞語,那就啪啪打自己兩巴掌。

因為你知道,要符合所有條件的人很難,或是你已經等到足夠久了,也沒有遇上。所以你對自己說,沒關係,只要這男人符合我最想要的標準就可以了。

你不敢承認,是的呀,可能擁有我這標準的人壓根不存在,又或許人選你、你選人,有這標準的人也未必看得上自己。所以內地綜藝中的「女兒們的戀愛」,離過婚的Selina說,她依舊相信愛情,只是懷疑愛情很難再降臨到自己身上。所以她說希望遇到下一個的男人,最好沒結婚,但結過婚也沒關係;最好沒孩子,但有孩子也沒關係。

說什麼顧慮別人的想法,其實所有的擔心都來源於自己。

你不相信與你條件相符的男人會選擇一個接近40歲的女人,而不選擇一個20歲正青春的可人女孩;你也會懷疑一個20歲的小姑娘說喜歡自己,更大機會只是看上了自身背後的名與利,而不是靈魂中的自己。

你深切知道,如果你要那一瞬間的心動,那一瞬間的韶華漫天、山花爛漫,你必須要繼續等下去,直到那個人出現。當然,也要為你的選擇付出代價:那就是你無法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光裡享受愛與性帶來的愉悅,也無法滿足父母的願望,而且勢必要被世俗以異樣的眼光評價。

既然無法感性到底,那就會索性好好想想,在尚未進入愛情時,需要保留最大的理智,一定是去確保,你做了正確的決定。能讓你投入這一段的前提是,眼前這個人,這個人不僅值得你的愛,還能帶給你穩妥安然的生活。

說白了,就是你不能夠保證你懷抱住你理想中的愛情的樣子和信仰,能夠讓自己堅持到五十歲。我也可以肯定,你理想中的愛情、你腦裡的理想對象也不是一個有着詩情畫意的老頭子、老婆婆。


是吧,很沮喪的事實,絕大多數人其實終其一生都很難遇到完全不看條件,只看心動的愛,就是那種即使所有人反對,你依然會跟他一起拋下所有去私奔的愛。 儘管,其實,我一直希望的。


***


在愛情裡,我遇過一個人,對我超級無敵好;好的程度令我覺得可能這個世界上再也不會有別人像他對我那麼好;也遇過一個人,我想對他超級無敵好,愛的程度也令我覺得可能這個世界上再也不會遇到更愛的人了。

但仔細想想,這是我要的愛情嗎?若是希望一段感情能長久,愛情不是應該再對等一點嗎?

最近有個體會是,你對一個人越是深情,你對他的感情就越是複雜。

你會有朋友之間的那種坦誠。你們像朋友一樣分享人生進程,互述煩惱,像朋友一樣吃喝玩樂;你也會有對崇拜者的那種小心翼翼。你會在人群里張望,會害怕失去他,他也會時時掛念,會像個普通的粉絲一樣,驚嘆你的出眾;你會有對弱者的那種同情和憐愛。最多的同理心都給了對方,總是想覺得,「啊,他也不容易」——你會忍不住寬容他的所作所為,他也能理解你不完美的每一處地方

所以愛一個人到深處,是既想陪伴,想做他最好的朋友,又崇拜,擔心自己配不上,又憐憫,心疼他的所有際遇。


愛一個人的感覺就是種種情愫層層堆疊,人和人之間的很多關係你們都在同時體會。愛一個人的體驗總是複雜的。

但假若以上的一切,是單向的愛,誰稀罕你這樣呢?誰稀罕你的同理心呢?誰稀罕你的小心翼翼和患得患失呢?

別人,或許會覺得你大可不必吧。

有的人常說,和誰誰誰在一起,我可以什麼都不圖,就只是圖他對我夠好、夠用心。但是後來你就會發現,這種想法恰恰就是最要命的。

因為一旦有一天,哪怕「對我好」這個基座只是輕輕地顫動一下,一切就可能會像骨牌一樣,全都開始變得不對勁,坍塌了。 只要他稍微捨棄了你一下,你可能就會覺得很失望、很不安,甚至小題大做、疑神疑鬼。
於自己,於對方,也一樣。

以前讀書時,說起愛情的三角理論,包含三個要素:激情、親密和承諾。

激情的狀態伴隨著多巴胺的燃燒,充滿了溫柔與性慾、愉悅與痛苦、焦躁與釋放、強烈的妒忌心和不惜為對方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,深陷其中的人面紅耳赤、神魂跌倒非他(她)不可。

但愛情總歸以激情開局,以親密收尾。

激情的好感來自對對方身體的慾望,而愛更多來自親密感,來自原始慾望之後的了解和相知,這些都是需要經營和培養的。

我想在我們兩個的生活中,用無數的小事:討論今天吃什麼、討論發生了什麼無聊事,又或是一起去超市購物買我們兩人都喜歡的零食,一起看場午夜場電影‧‧‧用這種在小事中的相互回應和靠近來增加彼此的親密感。

我清楚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完美,我們的工作不完美,我們的家庭出身也不完美,我們自己也不完美。這種不完美不會因為我們的願望和幻想而改變。

正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,我們在不完美世界中所做的每一個選擇,都是一種冒險,每一種冒險都讓我們接受了一種確定性,而失去了一種可能性。

而無論怎麼選擇,所謂的理想愛情,說的並不是一個開局,一個起點,一種恆定不變的狀態,一個已知的答案;而是落在了一段不停發展和變化的關係裡,理想的愛情是一個過程。如果兩個人,有彼此想要了解和靠近的心,就會讓好的變化發生。

從這個意義上,我們選擇的答案,其實是我們自己給的。


***


回歸現實,要滿足一切所想太難。因為不將就的話,你會一點點變老,生活會變得更艱難,你會更孤單。

這樣的生活並不美妙。

我接受這個事實,嫁娶一個人,是不應該將就。

愛和婚姻應該是為了自我生命的完善、生命品質的提升 (不是生活品質),是因為兩情相悅,渴望朝朝暮暮在一起,渴望與對方共同生活,慢慢地相伴老去。而不是因為孤獨,也不是因為年齡到了,或者顧慮到來自父母和社會的眼光。

如果彼時,我60歲了,我才能真正等到那個人。但我們還能如同初戀般的彼此愛得瘋狂,雖然光陰已經所剩無幾,彼此最好的年華也不屬於對方,但狂熱的愛情竟然可以在干涸的枯木上開出一朵鮮花。

其實也不錯。

你若問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。

我會說:「也許有一個人會成為我的寶貝,也許永遠沒有那個人,無論他是誰,無論他在哪。已經很晚了,我的列車過了一站又一站,那個能一直和我同行的人可能出現了,我想要一起繼續往前走,任由身邊來來往往,不覺任何不適,直至能愜意地叫出聲來。」 

你若問我對這個同行的人有什麼期許。

我會說:「只有兩個。一個是我想他可以買我最喜歡的拼圖,我最近看上了一個美國出品的拼圖,裡面的畫都超美,我想他能給我買拼圖,給我買拼圖框,我來拼,拼完了就掛在我們的家,一直,放滿,滿滿的都是我們的回憶‧‧‧‧‧‧ 還有一個是假若他看得懂我借着余秀華的《我愛你》所寄的情意:

巴巴地活著,每天打水,煮飯,按時吃藥
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,像放一塊陳皮 
茶葉輪換著喝:菊花,茉莉,玫瑰,檸檬 
這些美好的事物彷彿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 
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 
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 
在乾淨的院子里讀你的詩歌
這人間情事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 
而光陰皎潔
我不適宜肝腸寸斷 

如果給你寄一本書,我不會寄給你詩歌 
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,關於莊稼的 
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 
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弔膽的 
春天

其實說白了,只是想說,同行的人呀,我愛你,才想與你一起並肩同行啊!」


END


關注我一起成為有趣的人吧
error

蘇小妹

永遠芳齡二十,予盾的結合體,經常被逼營業,信奉詩酒趁年華的道理。不是細膩的人,畫畫都是很粗糙。喜歡拼圖,夢想有人送一萬塊拼圖讓我慢慢拼,因為自己不捨得買。小時候想過開漫畫店,一邊看漫畫一邊收錢。吃飯是偶遇,喜歡你也是一場偶遇。

沒有什麼想對我說的嗎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